【摘要】高校的黨建工作,是關系到能否堅持黨的教育方針、能否培養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優秀人才的大事。不同的高校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挖掘本校特色,找到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實際工作結合起來的有效途徑,做好黨建工作。
【關鍵詞】特色;精神財富;高校黨建工作
高校黨建工作,是關系到能否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優秀人才的大事。胡錦濤總書記在2007 年中央黨校省部級干部進修班講話時強調,我們黨要帶領人民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 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關鍵是要抓好黨的自身建設。
一、充分發掘具有本院特色的精神財富,做好黨建工作
高校黨建工作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不同的學校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 找到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實際工作結合起來的有效途徑。常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根據高職院校的共性和學院自己的特點, 找到了一條適合學院特點的科學有效的黨建工作途徑,即把“‘愛崗敬業、自強不息’的建軍精神”融入黨建工作,為培養社會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服務。
鄧建軍,1988 年畢業于常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先后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技術能手”“全國青年崗位能手”“全國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十佳標兵”“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高級技師”等榮譽稱號,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六次受到胡錦濤總書記親切接見,被稱作“民族工業的脊梁”,當選中共十七大代表。中宣部與全國總工會組成專門的鄧建軍事跡報道團來常州采訪,要“讓鄧建軍感動中國”。江蘇省教育廳發出了《關于在職業院校開展“學習鄧建軍先進事跡,爭做學習型技術型勞動者”活動的通知》。學院經過深入學習和研討,把鄧建軍精神概括為八個字:愛崗敬業、自強不息。
通過幾年的黨建工作探索和實踐, 常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已經找到了把“‘愛崗敬業、自強不息’的建軍精神”融入黨建工作的切合實際、行之有效的方法,即讓“愛崗敬業,自強不息”的精神進入黨建工作的各項制度,滲透到培養和發展新黨員的全過程,滲透到黨員教育的全過程,滲透到培養、選拔、考核干部的全過程,滲透到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
二、黨員教職工積極做“愛崗敬業、自強不息”的表率
1. 深刻領會“愛崗敬業、自強不息”的內涵,讓“愛崗敬業、自強不息”成為每個黨員的自覺行為。為了讓黨員成為自覺踐行“愛崗敬業、自強不息”的模范,我們組織黨員反復學習深刻領會“愛崗敬業、自強不息”的精神內涵。鄧建軍十幾年如一日堅守自己的技術工人崗位,立足崗位創大業,此為“愛崗”;面對大量引進的國際先進生產線,他刻苦鉆研,所做的大量工作筆記成為大家經常翻閱的“活辭典”,在復印技術尚不普及的年代,為一本近300 頁的專業書籍,鄧建軍等三人分工整整抄寫了兩個星期,此為“敬業”;鄧建軍以一中專生起步,苦學業務,每晚強制自己看兩個小時專業書籍,以終身學習的理念,成長為國內赫赫有名的高級技師,此為“自強不息”。通過學習,使黨員教職工認識到,要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自己首先要成為“愛崗敬業、自強不息”的表率。
2. 讓“愛崗敬業,自強不息”精神滲透各項制度,從制度上保證每個黨員干部成為愛崗敬業的帶頭人。黨的組織和制度建設是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 為了使學院的黨建工作切合學院的實際,學院在制定各項工作制度時注重體現“愛崗敬業、自強不息”的精神,在培養、選拔、考核各級干部時以“愛崗敬業、自強不息”作為一條重要標準,從制度上使“愛崗敬業、自強不息”精神在黨建工作中落到實處。
制度是從源頭上保證把“愛崗敬業、自強不息”融入黨建工作的關鍵。因此,學院從2004 年起在制定各項相關制度時,都把“愛崗敬業、自強不息”的精神體現其中。學院先后制定了《關于學院中層干部聘任工作的實施意見》《常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實施辦法》等制度,正是這些制度的保證, 使學院的黨建工作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基礎上, 能夠推動學院黨建工作切實有效地進行。
學院在培養、選拔、考核各級干部時,把“愛崗敬業”作為一條重要標準。學校升格為高職院校后已進行了兩輪干部的選拔, 在兩次選拔時都把是否具有愛崗敬業的精神作為一項重要依據。正是堅持了這一標準,我們把一批年富力強,又有愛崗敬業精神的黨員教工選拔到了領導崗位上,他們為學院在高職院校水平評估中取得優異成績和創建示范性高職院校的工作中作出了貢獻。
3. 嚴把入黨關,讓每個新黨員首先成為愛崗敬業的教職工。發展新黨員是黨建工作的一項重要工作,為了保證新黨員的質量,學院嚴把教職工入黨關。發展新黨員的重要對象是青年教職工,為此學院十分重視對青年教職工的培養,從他們入院工作起,就組織他們學習鄧建軍的先進事跡,鼓勵他們成為鄧建軍式的優秀教職工,并通過學院業余黨校的學習,使他們提高對黨的先進性的認識。學院還每兩年舉行一次青年教職工崗位成才技能大賽, 涌現出一大批愛崗敬業的優秀青年教職工。
三、強調黨建為育人服務,培養具有“愛崗敬業、自強不息”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
高職院校培養的是生產和服務一線需要的應用型人才,既要有高技能,更要有高素質,這就為學院的黨建工作明確了方向。
1. 把好新生入學教育關,引導學生把成為鄧建軍式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作為成才目標。高職院校的新生,由于學習或高考失誤的原因,大部分有點失落感和自卑心理,根據這些特點,我們從2005 年開始,在新生中開展以培養鄧建軍精神和學習鄧建軍事跡為核心的“學習鄧建軍,樹立新目標”系列入學教育活動,引導新生確立科學的人生理想和目標,幫助新生進行職業規劃。通過開展學習鄧建軍活動,學院學生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的人數在不斷增加,學生黨建工作具備了堅實的基礎。
2. 把學院業余黨校建成培養“愛崗敬業、自強不息”人才的重要基地。早在2004 年,學院就發布了《關于加強和改進在大學生中發展黨員工作的實施意見》,要求“把大學生黨員發展工作作為學院各級黨組織一項最重要的任務,統一認識,明確目標,突出重點,以積極而慎重的態度切實抓好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教育和發展工作”。“要把符合黨員條件的優秀青年學生凝聚到黨的隊伍和事業中來,加強和改進在大學生中發展黨員工作, 把大學生中具備黨員條件的優秀分子吸收到黨內來”。業余黨校的學習內容除了黨的基本知識以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內容,就是鄧建軍的先進事跡,使學員通過學習鄧建軍先進事跡,將共產主義理想和工作結合起來,腳踏實地,愛崗敬業,自強不息,勤奮工作。
3. 把培養“愛崗敬業、自強不息”精神滲透學生的實習實訓過程。實習實訓,是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的重要部分,也是培養學生職業意識的重要環節,在這一環節滲透“愛崗敬業、自強不息”精神的教育,既有現實的環境,更有現實的可行性。一是營造“愛崗敬業、自強不息”的氛圍。在實習實訓場所,布置“愛崗敬業、自強不息”“做鄧建軍式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技術自尊、技術自強、技術創業、技術人生”等標語,在“崗位職責”“操作規范”等制度中提出對“愛崗敬業”的具體要求。二是要求黨員教師率先垂范,用實際行動樹立“愛崗敬業”的榜樣。三是要求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自覺踐行“愛崗敬業、自強不息”的要求。
4. 把以“愛崗敬業、自強不息”精神為重要內容的黨建工作滲透到學生活動中,讓“愛崗敬業、自強不息”成為學生的自覺行動。大學校園里的各項活動,是大學生自我教育、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徑,也是黨建工作的重要陣地。
一是建立大學生黨員活動室,讓學生在自我管理中踐行愛崗敬業。學院由黨委組織部牽頭建立學院第一個大學生黨員活動室,這個活動室以學生自我管理、自主活動為主,一方面,可以進一步加強對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教育和管理,增進學生黨員在思想、學習、工作等各個方面的交流;另一方面,在廣大學生與學生黨員之間架起了溝通的平臺,通過接待來訪學生,可以幫助他們了解入黨程序和黨的基本知識,讓黨建工作更加貼近學生生活,提高學生黨員的影響力和凝聚力。
二是在各種社團活動中滲透“愛崗敬業、自強不息”的精神。學生社團是高校內非正式的群眾組織,數量多、參加的學生多、管理難是其基本特點,但這又是一個對學生開展教育、加強學生黨建工作的重要陣地,學院十分重視利用這一陣地對學生進行“愛崗敬業、自強不息”精神的教育和引導。為加強學生社團建設,學院要求黨員教師擔任社團指導老師,并在社團活動中主動融入黨建工作,注意把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選拔為社團骨干。
三是推動黨建工作進公寓。為充分發揮學生黨員的模范作用, 以先進帶動后進,促進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學院在全院學生公寓開展了創建“黨員示范宿舍”活動。活動開展后,黨員所在的宿舍學習風氣濃厚,宿舍文化品位高,內務整理規范整齊。由于學生黨員干部的影響,調動了其他同學的積極性,形成了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四是選拔學生黨員擔任副班主任。由于“學生副班主任”所具備的特殊身份,他們在學生中享有較高的聲望、較扎實的群眾基礎和較強的感召力,能“以形象本身示范群眾,以精神實質帶動群眾”,引導更多的學生加入中國共產黨。
常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把“‘愛崗敬業、自強不息’的建軍精神”融入黨建工作,找到了一條把黨建工作和學院自身實際結合起來的有效途徑,促進了學院教育事業的發展。
(本文2009年6月發表于《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