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由常州新能源產教聯合體,德國弗勞恩霍夫光電、系統技術及圖像處理研究所聯合主辦,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常州旭泰克系統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市產科教聯盟承辦的常州中德科技創新及產學研合作對接活動在我校舉行。活動由校黨委書記席海濤主持。

本次活動主題為“中德合作、科技創新、產學研合作”,旨在加強中德兩國在科技創新領域的交流合作,推動雙方產學研深度融合,共同探索融合創新發展的新路徑。

會上,席海濤以“構建合作伙伴鏈接生態”為題分享了我校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做法與成果。他通過精密智能制造、集成電路制造、汽車售后服務、連鎖經營服務合作伙伴微生態的構建等案例,展現了不同場景下的人才培養生態模式,并分析了構建政行企校研合作共贏鏈接生態。

席海濤表示,希望借此機會,推動常州高校和企業積極融入國際創新體系,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同時,進一步加強中德雙方在科技、教育、產業等領域的全方位合作,促進雙方在技術研發、人才培養、成果轉化等方面互利共贏。

弗勞恩霍夫IOSB董事會成員、IOSB-AST研究所所長托馬斯·奧申巴赫教授介紹了弗勞恩霍夫企業的發展歷程、企業文化、企業規模,并闡述了弗勞恩霍夫常州基地與常州科教城的項目合作以及與企業的技術研發情況。他表示,希望通過此次產學研合作對接活動,進一步深化中德在工業和智能制造領域的合作,加快推進國際技術轉移轉化應用,實現校所企共贏發展。

會上,副校長檀祝平與托馬斯·奧申巴赫簽署產學研戰略合作協議。

在主旨發言環節,弗勞恩霍夫制造與信息研究院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常州弗勞恩霍夫IOSB基地主任穆宏,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碩士生導師、PLC open中國委員會技術專家蔡東海,菲尼克斯(南京)智能制造技術工程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吳勇志,西門子(中國)數字化工業集團自動化部數字化標準化顧問朱國良,倍福中國校企合作專員錢生,常州工業數字化創新研究院院長、教授、全國智能制造CMMM主任評估師盧劍偉以及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江蘇有限公司常州分公司特派工信局專家李凌先后作Fraunhofer創新體系、PLC open教學體系、菲尼克斯工業數字化技術、西門子企業數字化人才培養、中德產教融合、智能工廠梯度培育、5G賦能新質生產力等專題分享。

圓桌交流環節,穆宏作為主持人,圍繞數智化時代“產教融合的企業需求、人才培養及合作模式”“職業院校與科研院所如何針對企業人才、技術、科技創新進行合作”等主題,訪問了弗勞恩霍夫研究所托馬斯·奧申巴赫教授、海德福斯液壓系統(常州)有限公司總經理宋明震、普銳米勒常州數字化技術創新中心總經理于云和我校機械與交通學院院長徐偉。
現場,參會人員與訪談嘉賓就新質生產力對教師的要求、學生的培養規格和中德產學研合作等議題進行了互動問答。
此次活動為中德兩國的企業和科研機構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臺,進一步加深了雙方的互動交流,有利于共同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我校作為國家級常州新能源產教聯合體牽頭單位,攜手成員單位積極與國際創新技術對接,為產科教深度融合搭橋鋪路,加速構建聯合體政產學研協同創新鏈接生態服務體系,將聯合體打造成校所企項目對接的載體、前沿技術轉化的橋梁、產科教融合共贏的生態平臺。
常州新能源產教聯合體成員單位代表、德資企業代表、中資企業代表、政府機關、科研院所領導、兄弟院校代表近百人參加活動。(審核:褚守云、戎曉云、李穎、楊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