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旅游與康養學院以“一站式”學生社區為載體,以思想領航、精神鑄魂為目的,開展了多層次、多維度的兩會精神宣講活動。
立桅揚帆,以思想之光指引青春航向。學院黨總支副書記郭媛在面向學生骨干的專題宣講會上,結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要求,為百余名學生會成員擘畫成長坐標。她強調,學生會應成為“思想引領的先鋒隊”與“實踐創新的排頭兵”,并寄語旅康學子在校園文化、志愿服務中勇擔重任,鑄牢服務意識,提升服務效能。
鑄魂培根,以精神譜系淬煉青春底色。輔導員團隊深耕紅色沃土,以精神譜系構建育人圖譜:帶領學生重溫中共一大歷史,重溫1921年嘉興南湖紅船上開天辟地的歷史時刻,深刻領會“紅船精神”的內涵;組織學生圍繞雷鋒同志生平,回顧一系列真實鮮活的具體案例與感人至深的事跡,對雷鋒精神的核心要義與豐富內涵進行了全面闡釋。同學們紛紛表示,“螺絲釘”雖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將持續踐行雷鋒精神,展現青春力量。
躬身力行,以擔當之志書寫青春答卷。輔導員帶領學生回顧優秀畢業生們以“語”為橋、以“行”為舟,扎根涼山彝族自治州助力鄉村振興的動人畫卷,并結合西部計劃和鄉村振興政策,引導青年學子在西部熱土與鄉野阡陌間書寫無悔青春,在祖國大地上書寫新時代的“山鄉巨變”。
數字賦能,以創新之火鍛造青春本領。面對“數字中國”戰略藍圖,輔導員團隊結合當下人工智能滲透高校現狀,從課程作業、自主學習、專業創新和數據陷阱等方面著手,提醒學生在提升數字素養和批判性思維的同時,也要保持獨立思考,減輕對人工智能的依賴,培養自主探究和綜合抉擇的勇氣與擔當,發展社會性情感和創造性思維,真正實現數智反哺。
凝心聚力,以法治之基筑牢青春信念。針對新時代民族宗教工作的新要求,面向全體學生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專題教育活動。活動中,輔導員系統闡釋了《憲法》第三十六條“教育與宗教相分離”原則,通過分析《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中“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在學校進行宗教活動”等條款,強調青年學子要自覺抵制校園傳教行為,用法治思維看待民族宗教問題,做民族團結進步的踐行者,讓青春在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綻放光彩。
旅游與康養學院將持續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為魂,以“一站式”學生社區為脈,培育有信仰、有本領、有擔當的旅康新人,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寫下屬于旅康人的奮進注腳。(審核:王迎春、李穎、楊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