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信息工程學院團委組織開展“勞動鑄就夢想”主題系列教育活動。通過主題團課、勞動實踐、志愿服務三大板塊活動,引導青年學子樹立正確勞動價值觀,用專業技能服務社會,用實際行動踐行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擔當。
勞模精神潤心田,團課引領新風尚。信息工程學院團委舉辦“傳承勞動精神 奮斗青春力量”主題團課活動。通過“影像紀實+情景訪談+技能展演”的沉浸式教育模式,讓工匠精神的時代內涵可知可感。團課特別放映了專題紀錄片,生動展現全國勞模鄧建軍、吳宏勝、馬艷東三位校友的奮斗歷程。“三位校友都是從實訓車間走出的技能大師,他們的成長軌跡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提供了生動范本。”學院團委書記張靜文表示,新時代青年要傳承“擇一事終一生”的執著,練就“偏毫厘不敢安”的嚴謹,在數字浪潮中勇當技術攻堅的排頭兵。
知行合一踐初心,勞動教育顯實效。由信息工程學院學生骨干組成的志愿服務隊在宿舍區開展環境衛生提升專項行動,通過清掃枯葉、美化綠植等活動,營造整潔溫馨的宿舍環境,以實際行動詮釋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擔當。活動采取“分片包干+交叉協作”模式,重點清理宿舍樓周邊散落的枯葉及綠化帶等隱蔽垃圾。志愿者們將堆積在草坪中的腐葉裝入編織袋,用長柄夾清理灌木叢中的紙屑。此次行動不僅讓宿舍區煥發清新面貌,更以“沉浸式”勞動實踐引導學生樹立“崇尚勞動、尊重平凡”的價值觀念。
技能反哺惠學生,義務維修暖人心。5月7日,學院人工智能協會為在校生提供義務電腦維修、免費手機貼膜等服務,用專業技能回饋校園,傳遞溫暖。10余名志愿者熟練操作螺絲刀、清潔刷、貼膜工具等設備,為同學們解決電腦卡頓、系統重裝、手機屏幕劃痕等問題。活動負責人許瑞杰介紹:“團隊提前一周征集需求,并針對常見故障編寫了‘電腦急救手冊’,現場還增設了‘技術小課堂’,科普數據備份、病毒防護等實用知識。”活動現場,服務隊還創新推出“訂單式服務”,學生通過掃碼填寫電子表單,即可預約維修時段,減少排隊等待。此次義務維修行動以“小服務”彰顯“大情懷”,既解決了學生的實際需求,又以“專業+勞動”的創新模式深化了實踐育人內涵。信息工程學院將持續打造“技術為民”志愿服務品牌,鼓勵青年學子在實踐中錘煉本領。
此次系列教育活動是信息工程學院團委構建三全育人體系的重要實踐,通過打造“思想引領-實踐養成-服務升華”的勞動教育鏈條,強化學生的專業認同感,培育服務社會的奉獻精神。(審核:袁凱烽、李穎、楊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