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2025年江蘇省高職院校教師培訓項目高職教育熱點專項培訓(教學法創新培訓)在我校舉辦。本次培訓由江蘇省教育廳、江蘇省高等職業教育教師培訓中心主辦,我校和中德創新學習學院承辦。培訓特邀德國巴登符騰堡州立教師進修學院托馬斯?胡格教授,現場為學員們解析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邏輯。江蘇省教育廳職教處處長馬萬全一行蒞臨指導,兄弟院校領導出席活動。來自全省多所高職院校的100余名教師參與為期6天的系統性、實踐性培訓。


馬萬全發表講話。他首先提出四個發人深省的問題:“課堂重不重要?”“胡格教育好不好?”“回去干不干?”“中國職業教育的未來有沒有希望?”引發了在場師生的深入思考與熱烈互動。

馬萬全強調,當前中國職業教育正處于歷史性發展機遇期,已經躋身世界職業教育的前列。他指出,高職院校教師應當回歸教育本真,勇于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桎梏,將教學重心真正轉向學生的課堂體驗與成長收獲。要讓每一堂課都成為學生汲取知識養分、實現能力躍升的成長沃土。他號召全體職教工作者要以前瞻性的眼光,積極構建面向未來的職業教育新形態,創新課堂教學新生態,共同譜寫中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我校黨委書記席海濤作“產教融合:概念、理論與生態構建”主題分享,重點介紹了常州新能源產教聯合體圍繞體制機制構建、職業教育“五金”新基建、科教融匯服務產業發展以及實體化推進聯合體建設的主要做法與成效。

校長楊勁松對本次培訓提出了明確要求與殷切期待。他指出,職業教育正處于改革攻堅的關鍵期,只有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打造一支“懂理論、精教學、能創新”的高水平教師隊伍,才能推動職業教育與城市發展同頻共振。他希望,每位教師都能在培訓中聚焦教學中的痛點難點,通過小組研討與成果打磨,形成可落地、可推廣的教學設計方案,真正將所學所感轉化為實際行動,為職業教育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本次培訓以“創新、融合、實踐”為核心宗旨,圍繞教學法創新、信息化教學、課程思政、產教融合等高職教育熱點領域,構建“理論+實踐+反思”的培訓模式。師資團隊兼具國際視野、行業深度與教學實踐經驗,形成“中外聯動、校企協同、跨校合作”的特色陣容。其中,托馬斯?胡格教授作為核心授課專家,以其深耕職業教育領域數十年的教學經驗,從行動導向教學原則出發,通過案例剖析與互動研討的方式,為學員們解析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邏輯。


培訓期間,廈門大學王洪才教授、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大學校長楊欣斌教授、北京大學陳斌教授、南京工程學院郁漢琪教授、河海大學副校長沈揚教授等專家分別圍繞“實踐優位與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高效課堂的實踐與思考”“人工智能賦能課堂教學的實踐與思考”“項目教學改革實踐與創新人才培養探索”“新階段高校課程思政的路徑思考與實踐”等方面,為培訓注入了對教育學研究的深度思考。





本次培訓采用日常考核、過程考核和總結考核相結合的評價方案,并設置了學員分組匯報學習心得與成果等環節,不僅為參訓教師搭建學習交流的平臺,有助于教師掌握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方法,更推動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強化職業教育與產業需求的銜接,為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審核:季華、戎曉云、楊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