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為期一個多月的2025級新生家長“心”課堂活動接近尾聲。本次活動由學生工作處主辦,各二級學院分別圍繞校園文化、專業概況、學業要求、升本條件、獎勤助貸、就業創業、親子溝通、校園環境等方面展開解讀。
材料工程學院王姝嫻老師系統闡述了學校的辦學歷史、特色優勢等,幫助家長全面把握學校與學院發展概況,同時針對新生入學適應問題提出建議方案。她表示,學生應主動調整心態,盡快適應校園環境與學習節奏,家長需適度放手,鼓勵子女培養獨立能力,同時保持良性溝通,持續關注其心理狀態。
機械與交通學院王奇老師向家長們詳細介紹了學校與學院為學生配備的優質師資,以及構建的多元化專業發展平臺,并著重強調校內外豐富的心理健康資源。同時,他積極引導家長參與家校共育,協同為學生營造安全、健康、穩定的成長環境。
旅游與康養學院王杰老師重點解析了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常見問題,剖析了適應期焦慮、人際關系與學業壓力等常見困擾的識別方法,并分享了家庭支持策略,強調家長需關注子女心理變化并及時溝通。同時,他就生活自理能力培養、安全防護措施及學業規劃路徑等問題進行詳盡解答,明確家校溝通渠道,為家長提供了實用指引。
數字商務學院“小數點”心理輔導站陳雪老師圍繞校園環境、大學生心理與現實問題、家校共育目標、家庭教育策略及網絡風險防范五個方面展開闡述,并對家長的問題進行了詳盡解答。講解深入淺出,互動環節氛圍融洽,吸引了160名家長在線參與。
信息工程學院顧永振老師聚焦大學生心理發展特征、常見適應性問題與應對策略等主題,結合真實案例與專業解讀,為家長深入剖析當前大學生常見心理困境及其成因,引導家長科學認知心理健康問題的普遍性與可干預性。
藝術創意學院孫詩陽老師聚焦學生心理健康議題,通過講解心理科普知識,指導家長協助新生完成入學心理調適,有效減輕其面對新環境的適應壓力。講座同時明確了家長在新生成長階段需關注的重點事項,并著重闡述了家校協同育人的必要性,倡導家長與學校、學院保持緊密聯系,凝聚育人合力,共同保障新生順利開啟大學生活。
智能控制學院孟祥婕老師聚焦新生入學階段常見的心理適應問題,如心理落差、學業壓力及人際交往挑戰等,為家長提供了及時且專業的指導。她強調,家長的理解、傾聽與情感支持是學生順利度過適應期的關鍵,并引導家長的角色由“生活保姆”轉向“精神導師”。互動環節氣氛熱烈,家長們就如何有效溝通、識別心理問題信號等問題積極提問,均獲得詳盡解答。
各二級學院的“心”課堂活動均立足專業特點與學生成長需求,打造了“精準化、有溫度”的家校共育場景。活動結束后,不少家長表示希望能參與學校的教育過程中,比如協助組織“職業體驗日”“學長學姐分享會”等活動。一位來自江蘇南京的家長在群里寫道:“這次講座讓我明白,孩子上大學不是‘放手’而是‘換一種方式陪伴’,以后我會跟學校一起,做孩子的‘精神后盾’。”
新生家長“心”課堂的開展,既是落實我校《關于“關愛學生生命健康”主題教育專題調研指導意見》的重要舉措,也是新生入學教育體系的關鍵組成部分。該課堂作為促進家校協同育人的有效載體,有助于新生及家長全面了解學校,為大學新生家長的適應性轉變提供指導與支持,助其完成教育觀念與家庭角色的調整,推動親子溝通模式的優化轉型,進而凝聚育人共識,形成教育合力,為每一位學生的成長發展保駕護航。(審核:邢凱嶺、李穎、楊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