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信息工程學院“青藍相連”社會實踐團深入常州市武進區多個社區,開展“智聯生命·融創健康”信息技術賦能社區健康生態共建行動。此次社會實踐項目以5G、物聯網、VR等前沿技術為支撐,通過智能健康科普、科技急救培訓、基層健康服務三大模塊,構建“預防-監測-干預”全鏈條健康服務體系,累計服務居民超百人次,獲社區群眾一致好評。
多方協作構建服務生態。項目得到武進區華潤社區、江蘇小易陪伴科技等單位的全力支持。企業捐贈的相關智能檢測設備在社區義診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累計完成血糖和血壓檢測573人次,數據準確率達97%。“高校-醫院-社區-企業”四方協作模式成效顯著:醫學院提供急救培訓標準,社區網格員協助需求調研,學生團隊則負責技術落地?!斑@種資源整合讓專業力量直達基層?!比A潤國際社區黨委副書記林婕評價道。
青春力量彰顯使命擔當。10名來自信息工程學院的學生志愿者發揮專業特長,針對老年群體開發語音交互式健康管理界面,白天入戶指導老人使用健康機器人,夜晚加班優化系統界面?!翱吹嚼顮敔攲W會用語音查詢用藥指南時,所有辛苦都值得。”實踐團成員占嚴鑫表示。項目特別設計的一對一數字陪護機制,使智能設備使用培訓效率提升40%,相關操作指南視頻在社區公眾號獲得高頻次轉發。
可持續發展探索新路徑。項目首創“技術+公益”雙軌運營模式,通過健康積分獎勵、企業設備反哺等機制保障長效運行。據指導老師武棟介紹,團隊正在申請相關實用新型專利,這不僅是社會實踐,更是用專業技術回應時代需求的生動實踐。
此次社會實踐項目是高校智力資源下沉社區的創新嘗試,為破解基層健康服務“最后一公里”難題提供了青年方案。實踐團隊計劃年內完成社區健康數據平臺的再次開發,進一步擴大服務覆蓋面。(審核:袁凱烽、李穎、楊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