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常州市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與網絡安全技術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成立暨第一次工作會議在我校召開。會議由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主持工作)王新主持,校黨委書記席海濤、副校長檀祝平出席會議。
本屆學術委員會匯聚了國內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頂尖專家:主任委員由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汽車工程學院崔勝民教授擔任;副主任委員由江蘇大學李志遠教授和江蘇理工學院張蘭春教授擔任;委員包括常州大學楊長春教授、中機寰宇(江蘇)智能制造認證檢測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海潮及本校機械與交通學院院長徐偉教授。
席海濤為到場委員逐一頒發了聘書。席海濤要求,實驗室團隊要認真梳理、吸納專家們的寶貴意見,并強調實驗室建設要“立即行動、追求實效”;要善于總結提煉,形成清晰的建設敘事邏輯;要堅持以服務地方產業和培養高素質人才為目標,不僅確保順利通過驗收,更要為申報更高層次的科研平臺奠定堅實基礎。
崔勝民教授深入剖析了國家在新能源汽車、固態電池及人工智能領域的戰略布局與重大機遇。他指出,當前是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的“黃金窗口期”,實驗室建設必須抓住機遇、明確定位。他建議,實驗室應聚焦智能感知、人工智能算法與網絡安全等核心關鍵技術,以“從小做起、務實落地”為原則,優先在封閉場景內打造可展示、可應用的示范項目,真正將平臺建設與人才培養、產業服務深度融合,形成良性發展生態。
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武棟詳細匯報了實驗室在技術研發、專利申請、校企合作及景區自動駕駛觀光車等項目的階段性成果,并提出了從封閉園區到開放道路的分場景、分階段示范應用規劃。
在研討環節,與會專家與校領導進行了熱烈而深入的交流,為實驗室建設把脈定向。會議形成共識,實驗室下一階段建設將聚焦三大方向:一是聚焦核心場景示范,集中力量在校園等封閉區域實現無人接駁、物流配送、機器人巡檢等應用落地;二是強化校內資源整合,打破學科壁壘,匯聚信息工程學院、機械與交通學院、智能控制學院的優勢力量,形成跨學科攻關合力;三是深化產教融合,與百度、宇樹科技、常州移動等企業緊密合作,共同開展技術研發與人才共育,并依托企業力量逐步打造智能網聯汽車網絡安全的研究特色。
本次會議標志著常州市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與網絡安全技術重點實驗室進入了規范化、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實驗室將在學術委員會的專業指導下,為常州市乃至江蘇省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與人才保障。(審核:袁凱烽、李穎、楊曌)





